现在最火的赌钱软件戏

图片

当前位置: 现在最火的赌钱软件戏 > 政府公报 > 2020年第1期 > 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索引号: 0000001020000/202004-00005 组配分类: 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发布机构: 现在最火的赌钱软件戏: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名称: 现在最火的赌钱软件戏:政府办公室现在最火的赌钱软件戏修订现在最火的赌钱软件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文号:
成文日期: 2020-02-24 发布日期: 2021-07-20

现在最火的赌钱软件戏:政府办公室现在最火的赌钱软件戏修订现在最火的赌钱软件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07-20 19:14 来源:现在最火的赌钱软件戏:政府办 浏览:3918次
【字体大小:

牙政办发〔2020〕2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巴林旅游区管理局,各相关部门: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重新修订的《现在最火的赌钱软件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现在最火的赌钱软件戏: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2月24日

 现在最火的赌钱软件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内蒙古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呼伦贝尔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预案,制定本预案。

1.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其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Ⅲ级)和一般(IV级)四级。

1.3.1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自治区及相邻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涉及自治区及其他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6)周边省份及与我区接壤或通航的国家、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区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7)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自治区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3.2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在一个旗(市、区)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旗(市、区)。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3)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盟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盟市。

(4)霍乱在一个盟市行政区域内流行,一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盟市,有扩散趋势。

(5)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个以上旗(市、区),一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

(7)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旗(市、区)以外的地区。

(8)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9)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10)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

(11)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境内人员感染或死亡的。

(12)自治区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3.3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5例,流行范围在一个旗(市、区)行政区域以内。

(2)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旗(市、区)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旗(市、区)。

(3)霍乱在一个旗(市、区)行政区域内发生,一周内发病10至29例,或波及2个以上旗(市、区),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以及市辖区首次发生。

(4)一周内在一个旗(市、区)行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5)在一个旗(市、区)行政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6)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7)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

(8)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感染性腹泻在旗(市、区)行政区域内一周发生3例以上,或疫情波及2个以上旗(市、区),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以及市辖区首次发生。

(9)盟市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3.4 —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腺鼠疫在一个旗(市、区)行政区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

(2)霍乱在一个旗(市、区)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9例以下。

(3)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

(4)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感染性腹泻在旗(市、区)行政区域内一周发生3例以下。

(5)旗(市、区)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1.5 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全社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要及时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分级管理。市人民政府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有关工作。

(3)依法规范,措施果断。市人民政府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制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

(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重视开展防范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研和培训,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提供科技保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广泛组织、动员公众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2 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2.1 应急指挥机构

发生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市人民政府成立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总指挥由市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担任。

指挥部成员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政府办公室、卫生健康委、发展和改革委、教科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局牙克石分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农牧局、文体旅游广电局、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林业和草原局、医疗保障局,武警大兴安岭森林支队、火车站、市气象局、机关事务管理局、红十字会。 

根据需要,可对市指挥部的总指挥、副总指挥及成员单位进行调整。

2.2 市指挥部及成员单位职责

指挥部在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统一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会商研判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展趋势,研究制定防控策略;商定防控工作相关政策、应对预案;统筹协调和指导全市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并组织对防控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市委组织部:在防治工作中注重了解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现实表现,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先评优、追责问责的重要依据。

市委宣传部:组织指导新闻单位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和宣传报道工作,正确引导社会舆情,做好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把握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指导相关部门积极回应社会关注关切,提高人民群众自我保护意识。

市委统战部: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涉港澳台事务。

市委政法委: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排查、患者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居家观察等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对拒不配合的依法处理。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传达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现在最火的赌钱软件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的要求,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技术方案;组织实施应急医疗救治工作和各项预防控制措施;提出启动和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根据预防控制工作需要,依法提出隔离、封锁有关地区的建议;及时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组织全社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及健康教育。

市发展和改革委: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基础设施项目的立项,保障应急物资供应。

市教科局:配合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实施幼儿园、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措施,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学校内发生,加强在校学生和教职工的宣传教育和自我防护工作。支持开展疫病检测、防治、应急防控等研发和相关成果的推广应用。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根据疫情发展情况,组织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协调联通等运营商提供相关通讯服务。

市公安局:密切关注与疫情有关的社会治安动态,依法查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协助市卫生健康委依法做好强制隔离,以及疫区封控等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市民政局:指导社会捐助工作;指导养老服务和社会福利场所等参与群防群治;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和临时救助;协调做好去世人员的火化和其他善后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安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所需经费,及时拨付经市防控指挥部相关领导批示的经费,同时对防控资金使用进行绩效考核,加强资金监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按照工伤保险政策有关规定,落实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人员的工伤保险待遇。落实疫情防治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政策。做好防控疫情工作中的劳动关系和有关人员工资支付工作。

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局牙克石分局:负责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及时做好物业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强化供水、污水处理单位运行管理,确保供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安全稳定。

市交通运输局:协助市卫生健康委对乘坐公路交通工具的人员进行检疫、查验工作,防止传染病通过交通运输环节传播。协助交警部门做好疫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人员以及防治药品、器械等急用物资和有关标本的妥善运送。

市农牧局:负责动物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开展与人类接触密切的动物相关传染病的监测、调查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市文体旅游广电局:指导督促旅游行业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协助市卫生健康委做好旅游团队及人员的宣传、登记、观察工作;及时接收、发布警示信息,有针对性的做好有关工作。

市应急管理局:负责做好防控处置疫情所需的应急支援工作;提供必要的协助,保障涉及国计民生的企业能够提供稳定的能源供给;维护好安全生产态势。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产品(含活禽、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市场监管工作,维护市场秩序;负责防疫用药品和器械的质量检查、抽检;根据需要对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经营行为采取临时管理措施;负责应急物资市场价格的监督管理。

市林业和草原局:组织开展野生动物疫病的监测、基础调查和样品采集及保存工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组织做好快速隔离、病样采集等工作,组织专家分析和提出有关野生动物活动范围和趋势等预警信息。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负责指挥、调度城市管理方面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对户外违法违规经营进行管理处罚等工作。

市医疗保障局: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规划并组织实施。

武警大兴安岭森林支队:负责武警系统营区内有关疫情应急处理工作,并协助和支持地方做好疫情控制工作。

火车站:对进出车站和乘坐火车的人员进行检疫、查验工作,将发现的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人及相关的密切接触者移交定点医疗机构;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人员以及防治药品、医疗器械等急用物资运送。

市气象局: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气象应急保障服务。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市指挥部办公场所、设施、设备、通讯、总务和后勤保障工作。

市红十字会:开展应急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和人体器官捐献等宣传动员工作;依法接收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提供急需的人道主义救助。

2.3 市指挥部工作组

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市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并成立若干工作组。各工作组确定一名联系人,负责日常沟通联络。

(1)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日常事务工作;负责会议的组织和重要工作的督办;负责信息管理工作;承办指挥部交办的其他相关事项。

(2)医疗防控组:负责组织制定和修订我市疫情防控相关预案、方案;提出完善疫情防控工作的策略、措施建议;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和报送最新医学进展和防控等相关信息;对疫情监测、报告(网络直报)、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和检测、疫情处置等工作提供指导;负责医疗救治、心理援助、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禽畜间疫情控制等工作。

(3)宣传舆论组:负责制定新闻报道方案,设立新闻发言人,经批准适时向媒体发布事件进展和处置情况,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同时组织新闻媒体向公众宣传自救防护等知识。 

(4)基层防控组:结合街长制和网格化管理工作,调动社区、村和林场居民职工积极参与社区自我管控,结对服务,抓好小区封闭和网格化管理。

(5)后勤保障组:负责统筹防控应急物资保障工作,综合协调防控保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安排防控应急物资(含仪器设备)等专项资金;督促相关企业(单位)满足相关产品生产销售和供应,保障市场供应和物价稳定,维护市场秩序,加强质量监控。

(6)社会管控组:负责做好疫区和控制区域的隔离工作,及事发地安全保卫和社会治安管理,查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7)交通保障组:负责保障疫情期间交通畅通,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进城主要路口设置临时交通卫生检疫站,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人员及防治药品和器械等物资的运送。

(8)复产复工组:监督指导各行业主管部门、各镇(街道、巴林旅游区管理局、园区管委会)落实上级工作部署;统筹协调做好全市企业分类、分批复工复产管理工作;统筹协调全市农牧民工管理工作,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9)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对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级别以及采取相应的重要措施提出建议;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提出咨询建议。参与制定、修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进行技术指导。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的终止、后期评估提出咨询意见;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日常管理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

根据需要,市指挥部可增设其他工作组。

 2.4 专业技术机构

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专业技术机构。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要结合本单位职责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培训,提高快速应对能力和技术水平,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服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统一指挥和安排,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4.1 医疗机构

主要负责病人的现场抢救、运送、诊断、治疗、医院内感染控制,检测样本采集,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报告有关情况。

2.4.2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主要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应急处置和提出防控措施及建议;加强疾病和健康监测。

2.4.3 卫生监督机构

主要协助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事件发生地区的生活饮用水、环境卫生、职业卫生以及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报告、医疗救治、传染病防治等进行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

3 监测、预警与报告

3.1 监测

国家已建立统一的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与报告网络体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部门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

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结合实际,组织开展重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动监测。包括: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情监测、自然灾害发生地区的重点传染病和卫生事件监测、主要症状和重点疾病的医院哨点监测等。

3.2 预警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根据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提供的监测信息,按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分析其对公众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出响应级别的预警,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预警级别。

3.3 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有权向上级人民政府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职责的部门、单位及个人。

3.3.1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1)责任报告单位 

1.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

2.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3.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4.其他有关单位,主要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单位、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有密切关系的机构,如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环境保护监测机构、教育机构等。

(2)责任报告人

履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个体执业医生。

3.3.2 报告时限和程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

接到报告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随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报告。

3.3.3 报告内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要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事态发展和控制情况及时报告事件进程。

首次报告未经调查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存在隐患的相关信息,应说明信息来源、危害范围、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和拟采取的措施。

经调查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应包括事件性质、波及范围、危害程度、流行病学分布、事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

报告的具体要求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3.3.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且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市卫生健康委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的同时,需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和终止。

4.1 应急反应原则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分别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作出相应级别应急反应。同时,要遵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和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及时调整预警和反应级别,以有效控制事件,减少危害和影响。要根据不同类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注重分析事件的发展趋势,对事态和影响不断扩大的事件,应及时升级预警和反应级别;对范围局限、不会进一步扩散的事件,应相应降低反应级别,及时撤销预警。

对在学校及重要活动期间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相应提高报告和反应级别,确保迅速、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4.2 应急反应措施

4.2.1 市人民政府

(1)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2)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需要,可调集本市内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参加应急处理工作。涉及危险化学品管理和运输安全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防止事故发生。

(3)划定控制区域。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经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同意,可宣布疫区范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同意,可对本行政区域内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封锁疫区导致交通干线中断,须经国务院批准。对重大职业中毒事故,根据职业危害因素波及的范围,划定控制区域。

(4)疫情控制措施。市人民政府可在本行政区域内采取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以及其它人群聚集的活动;停工、停业、停课;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等紧急措施;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和设备。

(5)流动人口管理。对流动人口采取预防工作,落实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对密切接触者根据情况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

(6)实施交通卫生检疫。组织铁路、交通等部门在车站、客运站、重要交通站点合理设置临时卡口,组织交通、公安、卫生人员对出入我市的交通工具及其乘运人员和物资、宿主动物进行体温检测和卫生检疫查验,对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实施临时隔离、留验、转运。

(7)健康教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各相关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准确把握,实事求是,正确引导舆论宣传和健康教育,注重社会效果。

(8)开展群防群治。组织街道社区、镇以及村(居委会)协助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其他部门,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人员分散和隔离及公共卫生措施的实施工作。

(9)开展联防联控。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地林铁农联防联控联席会议,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能职责并按照职能职责主动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做到与本单位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形成信息互通,密切配合,互相支持的联防联控工作格局。

(10)维护社会稳定。组织有关部门保障商品供应,平抑物价,防止哄抢;严厉打击造谣传谣、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和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11)根据本市疫情的情况,分四类进行防控。一类是短期内疫情迅速传播、出现社区流行。防控原则内防扩散,外防输入输出,精准预警、精准救治、精准处置,实施疫区封锁等最严格防控策略。二类是发生聚集性和暴发疫情。防控原则内防扩散,外防输入输出,精准预警、精准救治、精准处置。三类是有输入性散发病例的或相邻旗市有较重疫情。防控原则内防扩散,外防输入输出,精准预警、精准救治。四类是最后1例病例治愈出院且14天后无新发病例。防控原则外防输入,精准预警。

4.2.2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1)组织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与处理。

(2)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评估,提出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级别。

(3)应急控制措施。根据需要组织开展应急疫苗接种、预防服药。

(4)督导检查。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理工作督查和指导。

(5)信息通报。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信息通报,及时向毗邻地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信息。

(6)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培训。按照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有关要求,组织开展相应培训工作。

(7)普及健康知识。针对事件性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众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8)进行事件评估。组织专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采取的措施、效果评价等。

4.2.3 医疗机构

(1)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开管理,对疑似病人及时排除或确诊。由医疗机构采集病例的相关临床标本,协助市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市疾控中心负责标本的运送。

(2)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3)做好传染病和中毒病人报告工作。对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引起身体伤害的病人,任何医疗机构不得拒绝接诊。

(4)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传染病做好病例分析与总结,积累诊断治疗的经验。对重大中毒事件,按照现场救援、病人转运、后续治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处置。

4.2.4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收集、报告与分析工作。

(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到达现场后,尽快制订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和方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累及人群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查明传播链,并向上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报情况。

(3)实验室检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有关技术规范采集足量、足够的标本,送至有检测能力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检测,查找致病因子。

4.2.5 卫生监督机构

(1)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

(2)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开展传染病防控生活饮用水、环境卫生、职业卫生等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

(3)协助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调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4.2.6 临近旗县市发生突发事件我市的应急反应措施

根据其它地区发生事件的性质、特点、发生区域和发展趋势,分析我市受波及的可能性和程度,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密切保持与事件发生地区的联系,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2)组织做好我市应急处理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

(3)加强相关疾病与健康监测和报告工作,必要时建立专门报告制度。

(4)开展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防患于未然。

(5)开展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6)根据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决定,开展交通卫生检疫等。

4.3 分级响应

4.3.1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国务院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自治区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市、旗(市、区)人民政府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4.3.2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自治区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市、旗(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协调本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及有关部门和单位全力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4.3.3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请求自治区相关部门给予支援。

4.3.4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派出工作组,指导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并提供支持。根据需要申请呼伦贝尔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供指导和支持。

4.4 响应措施

4.4.1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的应急响应

(1)市人民政府应急响应。市人民政府在上级领导和指挥下启动本预案,成立市指挥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急响应。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迅速向市人民政府提出启动本预案、成立市指挥部的建议,在市指挥部领导下开展本级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3)市人民政府应急响应。在市指挥部的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下,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4.4.2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的应急响应

(1)市人民政府应急响应。市人民政府启动本预案,成立市指挥部,在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急响应。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迅速向市人民政府提出启动本预案、成立市指挥部的建议,在市指挥部领导下开展本级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3)市人民政府应急响应。在市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4.4.3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的应急响应

(1)市人民政府应急响应。市人民政府启动本级预案,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协助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做好疫情信息收集,组织人员疏散安置,依法进行疫区的确定、封锁、隔离和舆论宣传工作;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所需的医疗救治和预防用防护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供应。可根据情况请求呼伦贝尔市有关部门的支持。

(2)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急响应。立即组织专家调查确认,并对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迅速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致病致残人员的隔离救治,密切接触者的隔离、环境生物样品采集和消毒处理等紧急控制措施,并按照规定及时向市人民政府和呼伦贝尔市健康行政部门报告调查和应急处置情况。

4.4.4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的应急响应

发生一般(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市人民政府启动本级预案,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立即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并对事件进行评估。同时,迅速组织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等机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按照规定及时向市人民政府和呼伦贝尔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事件处置情况。可根据情况请求呼伦贝尔市有关部门的支持

4.5 响应终止

应急响应终止的条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终止,由自治区指挥部报请国务院或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决定。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终止,由自治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请自治区人民政府或自治区指挥部批准后实施。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由呼伦贝尔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请市人民政府或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并向自治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请市人民政府或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并向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

5 善后处理

5.1 恢复生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取消限制性措施,恢复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5.2 后期评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终止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在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评估报告报呼伦贝尔市卫生健康委。

5.3 奖励

对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做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表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英勇献身的人员,按有关规定追认为烈士。

5.4 责任追究

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责任。

5.5 抚恤和补助

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因参与应急处置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对参加应急处置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应根据工作需要制订合理的补助标准,给予补助。

5.6 征用物资、劳务的补偿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结束后,市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应急处理期间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企业和个人的物资、设备和劳务进行评估,按有关规定给予合理补偿。

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保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应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市人民政府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建设,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6.1 技术保障

6.1.1 信息系统

充分利用国家建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指挥系统的信息、技术平台,承担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发布、传递和信息反馈等工作。

6.1.2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快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责任;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灵敏高效、快速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加强疾病控制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

6.1.3 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按照“中央指导、地方负责、统筹兼顾、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建成符合实际、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医疗救治体系。

(1)急救机构。完善和加强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急救网络建设,不断提高全市应急机构应急能力。

(2)传染病救治机构。指定具备传染病防治条件和能力的医疗机构建立传染病病区。

6.1.4 卫生执法监督体系

建立健全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明确职能,落实责任,规范执法监督行为,加强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对卫生监督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和在岗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卫生执法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6.1.5 应急卫生救治队伍

(1)组建原则。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按照“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协调运转”的原则,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队伍。

(2)组建方式和种类。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需要组建相应的应急卫生救治队伍,主要包括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核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职业中毒和化学污染中毒应急卫生救治队伍。

(3)应急卫生救治队伍根据其应对事件类型组建相应专家组。重点在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呼伦贝尔市第三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中蒙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选派工作能力突出、经验丰富的呼吸、感染性疾病、重症医学、感控、医学影像、实验室检测、中蒙医、心理学、现场流行病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4)管理与培训。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建立应急队伍专家库,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情况,对队伍及时进行调整,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治能力。

(5)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定符合应急救治需要的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相应的培训、演练任务。

(6)救治能力。我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194个,其中公立医疗机构45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781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700余人。市区120救护车5辆,外镇救护车12辆。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中蒙医院设有发热门诊,共有隔离病房28间(内蒙古林业总医院19间,市人民医院9间)。

(7)救治储备。将我市辖区内的医院分为定点医院(市人民医院)、后备医院(市中蒙医院)和正常接诊医院(各镇卫生院、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疫情的需要将后备医院转为定点医院。若疫情进一步发展,可将具备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营医院、宾馆、体育馆等设置为轻症患者定点收治医疗机构。

6.1.6 演练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组织全市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演练,以检验、改善和强化应急能力,并对培训和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的演练需要公众参与的,必须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6.2 物资、经费保障

6.2.1 物资储备

按照国家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卫生健康、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配合,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资储备。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组织、落实物资储备,财政部门保障物资储备经费。物资储备种类包括药品、疫苗、医疗卫生设备和器材、快速检验检测设备和试剂、传染源隔离及卫生防护用品和应急设施。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从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调用储备物资。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6.2.2 经费保障

财政部门按规定落实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经费。根据需要,应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经费保障,所需资金已在部门预算安排的,要及时拨付;未在部门预算安排的,要通过调整部门预算内部支出结构或追加预算等方式予以解决。

6.3 通信与交通保障 

卫生应急队伍要根据实际需要配备通信设备和交通工具。交通运输部门要优先安排紧急卫生应急物资和救援队伍的运送。通信管理部门要协调各通信运营企业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做好通信保障工作。

6.4 法律保障

有关部门要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调查研究,制订并不断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章制度,形成科学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制度体系。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内蒙古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等规定,根据本预案要求,严格履行职责。对履行职责不力,造成工作损失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责任。

6.5 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利用广播、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充分发挥有关社会团体在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和卫生科普知识方面的作用。

6.6 加强镇(街道办事处(社区防控

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卫生意识和个人防护意识,降低疫情发生风险,做好公众心理疏导工作,避免出现社会恐慌。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动员基层组织、基层医疗机构、网格员、镇干部等采取措施及时发现病例,追踪和管理密切接触者,阻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7 预案的制定

本预案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组织制定,定期进行评价,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

市有关部门根据需要和本预案的规定,制定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具体工作预案,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8 附  则

8.1 名词术语

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 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发病率水平的情况。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具有共同临床表现病人,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

重大职业中毒是指由于职业危害的原因而造成的人数众多或者伤亡较重的中毒事件。

新传染病是指全球首次发现的传染病。

我国尚未发现传染病是指埃博拉、猴痘等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已经发现,在我国尚未发现过的传染病。

我国已消灭传染病是指天花、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

8.2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现在最火的赌钱软件戏:政府办公室 现在最火的赌钱软件戏修订现在最火的赌钱软件戏: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的政策解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

蒙速办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返回顶部 关    闭